听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
2018-12-26
浏览次数:

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感知觉、逻辑性、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孩子的康复水平与将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多年的调查显示:不少听障儿童虽然成功地进入正常小学,但在三年级以后成绩不断下滑,不能达到教学要求,最后还是进入聋校。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最终没有回归主流社会呢?除了听力和语言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听障儿童在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抽象思维能力方面与同龄健听儿童差异很大。因此,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抽象,他们无法理解,导致成绩下降。具体困难体现在数学的应用题和语文的作文等方面。虽然很多听障儿童可以很好地完成速算,但却不能解答应用题,因为他们缺乏逻辑推理能力,不会正确列出算式;而在作文的写作方面由于缺乏想象力和概括能力,作文常显示出内容枯燥零散等缺陷。这些现象往往都是由于在学前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内忽略了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而导致的。因此,从听障儿童最早期的康复开始,就要注重听觉、言语、认知和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如果错过了某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会对孩子的成功康复造成很大困难。

一 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如果发现一个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观察事物不仔细或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坐不住等状况,就应该及时对他进行一些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的训练。

活动1:找出一样的。给他几个很近似的图形,让他找出哪两个是一样的,并指出图形间的差异在哪里。

活动2:给他一个比较杂乱的图画,有些不明显的小动物隐藏在里面,让他找出来。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插入大量的语言内容。例如:“它和谁是一样的?”“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树后面有什么?”“谁在大树上面?” 我们还可以把观察活动和语言直接结合起来。例如:用几个外形很近似的娃娃图片,它们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别,你用语言描述其中的一个娃娃,让他找出来。如:梳小辫、背书包、穿着黑色鞋子的娃娃是哪一个?他要在听清和理解这些语言的基础上观察寻找,在这些活动中,要强调他们仔细和认真地观察,尽量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二 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对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准备买几样东西,到商店时就要记住要买些什么。记忆还可以再现过去的事,这时语言是很重要的。它常常成为我们回忆过去的手段。例如:向别人描述你假期的经历。

记忆包括图形记忆、色彩记忆、动作记忆、听觉记忆等等多个方面。训练前最好了解听障儿童在这几个方面中能力的差异,做针对性的训练。

1. 给孩子出示一些他认识的玩具或图片,看完后让他转过身去,训练人员偷偷拿掉一个或两个物品,问他“什么没有了?”开始时,只要三、四个物品就可以了,以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逐渐增加。

在做听辨训练时,可以把卡片翻转过来,背面向上,孩子看不到图片内容,让他们听后拿取。这就要求听障儿童在听清词语的同时还要记住卡片的位置。卡片数量可逐渐增加。这个游戏可以让两个孩子一起玩,两个人轮流做说者和听者,说的人也要记住卡片的内容和位置才能进行游戏,所以对两个人都是记忆的锻炼。训练者可以通过给他们计分把游戏变成小比赛,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通常摆在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的卡片最容易记住。所以开始可以说这两张卡片以降低难度。后来,可以一次说两个或三个内容以锻炼其听觉记忆能力。

2. 在一些特殊活动前后可做一些准备和复习。如:坐火车、开生日会等。在活动之前,可以通过图片让孩子事先了解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之后,还要通过相关物品、照片或录像,帮助他们回忆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有意识地记住发生过的事,包括一些细节。这也是培养记忆力的方法之一。

3. 把一个盒子的面割掉,在相对另一面的中间挖一个洞,把有洞的一面向上放在桌子上,拿若干个孩子认识的物品,逐一放到他们面前,让他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扔到盒子里,全部放进去之后,让孩子回忆盒子里都有什么。如果他忘了某件东西后,可以给他提供一些线索。例如:“喝水用什么?”“有长耳朵的?”当他都说出来以后,拿开箱子一一核对,并给与奖励。

三 分类能力的培养:

能够按某一原则对物品进行分类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孩子要能正确分类,就需要他们能概括总结出物品的典型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关系。在给物品分类时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想一想,那些动物是小的,白色的,有毛的”。在这句话中,通过四个词语限定了一些实物。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无意中给物体分类。例如:在商店里你说“我想要一件红色的短大衣”,这样你可以和别人准确地沟通。我们要教孩子找出物体间共同的特征,初期可以选择一些明显的特征。例如颜色和大小,这样对他们会容易一些,然后到触觉等方面的分类,再逐渐到“人”、“家具”等更抽象的类别概念。

1. 给孩子一些玩具或图片,然后引导他“把吃的放在这儿”“把动物放在那边”。开始时,你只要求他用一种方法来分类,然后让他用两种标准分类以提高难度。例如:让他给扣子分类。开始让他以颜色分类,再用大、小分类,然后将颜色和大小结合起来。如“把红色的大扣子放在这儿”“把蓝色的小扣子拿出来”。这时就需要他把物品分成四堆或更多,而不再是两部分。

2. 给孩子一些物品,拿一个有口的箱子,给他发出指令,如“把红色的东西放进来”。如果拿错了,就不让他把物品放进去。这个水平掌握好以后,就可以提高难度,增加物品和类别数量。有时还可以故意说一个物品中没有的类别。如“拿出红色的”但这些东西中没有红色的,这时可以了解孩子是否真正理解这些类别的概念。在这个游戏中,训练人员和孩子还要互换角色,让他发出口令,训练者来拿取。有时还可以故意拿错,引导孩子进行纠正。

3. 先让他看一个物品,然后给他几个不同类别的物品,让他从中选出和这个物品同类的事物。例如:先让他看一个“勺子”,然后让他从“桔子、娃娃、碗、笔”中拿出一个和“勺”放在一起。当他将各个物品分类完成后,要给予奖励。

4. 把物品图片分类做成图片册。通过这种图片册,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同一物体可以出现在不同类别中。例如:“红色的皮球可以放在红色的物品中,也可以放在圆形物品中,还可以放在玩具中等。你可以引导孩子用一张图片上的几个物品编成一个故事,并教他使用描述类别的词语。例如:“一个男孩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开着一辆绿色的汽车,看到一棵大树上有绿色的树叶,绿色的草地里有一条绿色的虫子……这对他完整有序地描述事物,组织语言会有帮助。

5. 找出不一样的:给孩子一些物品,其中有一个和其它物品不同类,让他找出来。如;把“勺、筷子、碗、帽子”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找出哪个不一样或哪个不对,也可以对他说“哪个不是餐具?”

在日常活动中,家长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类别概念。例如,盛饭时对孩子说“把大碗拿给我”;每次在游戏结束时,让孩子自己收玩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分类练习机会。如“把穿珠放在这个盒子里,把插片放在这个筐里,把汽车都放在玩具架上。要教给孩子分类,首先要让他经常看到哪些物品总是放在一起的,并要进行大量的分类练习。

四 逻辑顺序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注意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加深他们对事情因果关系的认识,还能提高做事的条理性。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或展示事件发展过程的图片,把它们打乱顺序,让孩子排序并进行讲解。

在给物体排序时,要从多角度考虑。例如:从高到矮排队,从矮到高排队。从前面数,小狗排在第三个,从后面数,它排在第几个?从家去商店的路上,先经过医院,然后经过一个路口,最后经过一棵大树;回来时先经过什么?然后经过什么?最后经过什么?把红色、黄色、绿色的珠子依次滚进一个一端封死的小圆筒,在把珠子倒出来之前,先问孩子“应该哪个珠子先出来?”

日常活动和家务劳动也是培养孩子逻辑顺序的好机会。例如“刷牙”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先接一杯水,挤牙膏,然后再刷牙,刷完后漱口,清洗杯子和牙刷。平时刷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边做边说。你还可以把这些步骤用图片或照片展示出来,打乱顺序,让他排序并讲出图片内容。

五 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人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忽略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听障儿童的想象力与同龄健听儿童往往表现出较大差异。如果不给出任何物品的提示,问他“想一想,什么东西是香的?”他可能一个都想不出来。而如果把一些物品放在面前,他很快就能从中挑出哪些是香的。这说明孩子虽然明白词语的含义,但由于受其想象空间的局限不能想出“香皂、花、香水……” 是香的。但不要误以为听障儿童的想象力一定会低于健听儿童,很多康复成功的孩子证明只要具有正确的康复理念和训练方法,他们的想象力等认知能力并不会弱于健听儿童。

活动1:编故事。几个人轮流摸卡片,每人都要说一句与卡片内容有关的话,并且要与前一人的话相衔接,这样循环下去编一个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既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又能锻炼其语言能力。

活动2:猜谜语:猜谜语可以锻炼听障儿童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谜语的选择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语言水平。初期可以选用“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白衣服”这种语言简单、形象具体的谜语。以后可以选择“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紫葡萄”这种稍抽象些的谜语。其中的比喻需要孩子发挥想象力去猜测。而象“兄弟二人一样长,进进出出总成双。一日三餐它先尝,只吃饭菜不喝汤”。这里运用了更抽象的比喻,“兄弟”和“筷子”是非形象性的内在比拟。它要求孩子对物体特征和功用有较深刻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外观的认识。

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尽量开发听障儿童的想象力。比如在吃香蕉时,可以引导他联想“看看,香蕉象什么?”上美术课时,可以让孩子用树叶拼出各种图形。或者在纸上泼洒一些墨汁,让他说出象什么。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成人不要很快代替包办,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开动脑筋,而不是懒惰地依靠别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