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服务热线: 020-32036081
康复知识 Products

 学前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训练


 学前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训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数字认知、图形认知、序列认知、异类鉴别、同类匹配八项内容。认知是通过动作和语言活动及行为来表现的,认知的外在表现必须采取动作或语言输出的形式,所以特殊儿童的认知训练大部分时候是通过动作操作来完成的。认知活动最初的获得是通过感官知觉而获得的,所以丰富儿童的感官是认知活动的主要方法。我们对学前儿童进行认知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更好的认识世界,获得基本生活技能,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所以学前儿童的认知训练应围绕生活而展开。

    认知训练活动的开展要综合能力目标和生活目标共同制定,具体到学前特殊儿童的认知训练中,日常的开展内容的有以下几项:


NO.1

模仿与指令


这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目的:视听知觉的发展、注意力的训练、配合能力、协调能力

内容:粗大动作模仿—精细动作模仿—简单操作模仿—复杂操作模仿

NO.2

配对与分类


区别物体的异同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对儿童进行配对能力的训练,目的就在于提高他们区别物体异同的能力和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目的:视觉辨别、感知范围、集中注意、归纳能力、思维能力

内容:物物配对—物图配对—图图配对—书面泛化

      形状分类—颜色分类—大小分类

NO.3

区分和比较


儿童通过对物品的观察从而进行区分和比较,促进其感知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对数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目的:感知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

内容: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

NO.4

顺序和排列


依照顺序来操作,或通过操作来完成根据某一标准进行的排列活动。

目的:感知能力、区分比较、顺序工作、推理能力、逻辑思维

内容:左右上下之序、大小高矮长短等之排列、事物发展顺序之排列等

NO.5

物品和功用


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了解的就是孩子经常使用或者经常见到的物品,在明白“是什么”之后,我们要知道“做什么用”“怎么用”,为进一步发展生活技能奠定基础。

目的:物品认识、记忆再现、经验反馈

内容:认识—模仿使用—生活应用(衣、食、住、行类物品)

NO.6

物品归类


类别概念是儿童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的集中体现,分类操作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分类训练必须从儿童所熟知的物品开始。

目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推理泛化

内容:食品类、服装类、动物类、日常用品  类、交通工具类等

NO.7

命名


进行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有助于他们懂得关于物体和动作的名称,并进而为进行表达物体名称的训练打下基础。在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中,应该首先选择孩子熟悉的物体来开始训练。

目的:动作与词语理解、语言的表达、认知拓展

内容:常见物品的指认—名称仿说—命名表达(水果蔬菜、日常用品、动物、交通工具等)

NO.8

认识颜色


大部分时候儿童是通过颜色、形状、大小来区分周围的物品的,颜色是三种属性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儿童很容易就能学会利用颜色来对物体进行分类。

通常我们让学前的孩子首先认识三原色,其对视觉刺激强度较大。在进行颜色认知训练是一般是从配对归类的方式开始的,因为儿童的视觉感受和分辨颜色的能力早于听懂和说出颜色名称的能力。

目的:视觉敏锐、视觉辨别、概念的理解、再认与迁移

内容:红、黄、蓝、绿、黑、白等

NO.9

认识形状


形状知觉是视觉、动觉和触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在形状知觉方面,特殊儿童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辨别能力不足是其不能准确认知形状的关键,在进行形状认识训练时要通过多种感官共同完成。

目的:触觉感知、视觉辨别、观察能力、手眼协调

内容: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NO.10

对人物的认识


认识“我”、认识家人、认识身边的人、认识职业人物,扩展对人物的认识,了解生活环境,丰富社会经验。

内容:认识五官、自我认知、物品所属、职业人物与职业物品的认识

NO.11

对地点的认识


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区,了解生活环境,培养社会技能。

内容:我的家、我的学校、我的小区

NO.12

数学


儿童处在逻辑思维和数概念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特殊的作用。

目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

内容: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物取数、掌握数概念、数的简单运算




结语




学前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训练不是一个领域的开发,不是一个概念的了解,认知的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认知训练不是一朝一暮的发展,更不是一招一式的学习,特殊儿童的认知学习需要长久地坚持。


内容来源:网络


相关知识 / Products More
2021 - 07 - 02
地区:
浏览次数 0
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有意注意: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2岁:约7分钟3岁: 9分钟4岁: 12分钟5-6岁: 15分钟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培养或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了。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1.口部运动及感知觉训练1、呼吸训练(吹笛子、蜡烛、卷龙、纸屑等)2、口部感知觉训练(NUK婴幼儿牙刷、海绵棒)3、下颌关节训练(“T”字咬牙胶)2.听理解训练拿、给、过来、坐下、等、洗、放、不能、吃、开、关等动作的学习。3.认知理解训练实物—照片式图卡—抽象图卡:引导孩子指认常见水果、五官、衣物、常见生活物品等。4.匹配1.日常生活中相关实物匹配(碗和筷子、桌子和椅子、鼠标和电脑、鞋子和鞋柜)。2.镶嵌板匹配。5.模仿从大动作模仿、口型的模仿、声音模仿进一步到语言的模仿。6.表达训练用夸张的动作和声音促使孩子多发声,逐渐过渡到有意义的语音。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划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难度设置:1、双手轮流拍打;2、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呼啦圈跳跃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难度设置:1、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2、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3、单脚跳;4、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滑雪健将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划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难度设置:1、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2、双脚踩纸前进;3、赤脚踩纸前进;4、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滚来滚去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难度设置:1、在训练者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联系我们
电话: 020-32036081
 020-38210984
   020-38210984 
 黄老师 18922441941     王老师18922441926 
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北路123号二楼
Copyright ©2005 - 2013 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