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语言发育非常重要,但在我们工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情况。
有的家长相信贵人语迟,认为孩子说话晚很正常;还有的家长相信其他偏方土方,结果耽误了孩子治疗的黄金时间。
如果家长朋友们发现孩子说话晚、不会说话、吐字不清等症状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0-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越早干预,孩子越早追上同龄孩子,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岁半到2岁:不会喊爸爸妈妈,或者会说的词语少,多以叠音为主,不会学别人说话,不会将两个词语连在一起。
2岁到3岁:说的话难以理解,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也没办法指出被叫到的人或动物,只会重复你的话,不知道怎么回答。
3岁到4岁:常常说话不全,缺字,说话磕巴,不能让别人清楚他说的话,主动表达少,语言能力落后同龄孩子。
4岁到5岁: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和别人简单交流,依然不会说出自己的名字和性别,不会讲五个词以上的句子。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着以上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接受全面的发育和语言评估。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该怎样培养孩子语言能力?
爸爸妈妈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好的语言基础,0-1岁属于前语言期,这个时间段孩子更容易学习大人的手势、表情,所以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配上手势,孩子就可以通过声音、表情、手势的刺激,学得更快。
0-1岁一定注意不要忽视非口语表达的熏陶。
1-3岁是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父母语言的输出,减少孩子的屏幕暴露时间。
另外,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做到“知情解意”,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正确引导孩子。另外,也可以多描述一些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并且突出重点,这对孩子语言发育也有好处。
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就算孩子一次只能说一个字或两个字,父母都要用鼓励的语言和眼神给孩子打气加油!
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事物来引导他说话,当孩子表达准确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当孩子说出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时,家长可以适度帮孩子延长句子。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阅读方式。也就是孩子和父母一起看绘本故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着图片用言语来构思图片的内容。
多制造机会让孩子有主动表达的欲望,现在有一部分小孩子到了说话的年龄不说话,喜欢用身体语言或手势语来表达需求,这时,我们需要提供机会或制造情景让孩子用语言去主动表达。
语言是儿童重要的心理功能,说话是童年早期显著的里程碑之一。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儿童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逐渐发展成熟。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不单单只是口头表达上存在问题,在语言理解能力上也受到了限制。
如果孩子无法理解他人通过语言传递的讯息,比如不能根据简单的指令指出或拿出某种物品的时候,家长应当就要注意了,应及早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