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为交往而产生,在交往中发展的。
从其发展规律来看,主要有四个特征:
第一特征
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对话是在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之间进行的言语活动,而独白是一个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所以,独白言语比对话言语更为复杂。
在婴幼儿时期,儿童基本上都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和成人一起进行活动,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都是在某种协同活动中进行,他们的言语往往都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或者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要求,所以采取的都是对话的形式。
而进入儿童期后,由于独立性的发展,儿童会进入幼儿园或者其他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和印象,当儿童向成人表述时,独白言语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第二特征
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境性言语与对话是紧密相连的,对话是在交谈者之间相互进行,大家对所谈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不需要连贯和完整;所以情境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且往往需要说话人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作为自己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
连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听者仅从言语本身就能完全理解说话人所要讲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思想。
一般来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
第三个特征
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从儿童的语言表达初期开始,我们很容易发现儿童的讲述通常是现象的罗列和堆积,主题不清楚、不突出,常常让人听了半天都不知所云。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主题逐渐明确、突出,层次逐渐清晰。
这种讲述的逻辑性是思维逻辑性的表现,言语发展水平较高的儿童在讲述一件事情时,能用简练的语言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能抓住主要情节和各个情节之间的关系。
成人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儿童讲述的逻辑性,这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
第四个特征
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儿童不仅可以学会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述,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讲述的内容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有表情地朗读、讲故事以及角色扮演小游戏都是培养儿童言语表达技能的好形式。因此家长跟孩子沟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能力来引导,不能一味用跟成人沟通的方式来跟孩子“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