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有机会说话、能否大胆开口说话,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家长要创造一个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首先,家长的态度和情感要适宜孩子的发展,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孩子有任何的想法都愿意与家长交流。其次,孩子天生好奇好问,家长切不可因厌烦、怕吵而让孩子闭嘴,应根据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其思考、探索。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方法帮助精神发育迟缓的孩子提高语言能力。
对注意力差、交流沟通能力差的孩子,可以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帮他们树立一个偶像,如巧虎、黑猫警长等;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孩子喜欢动物,则教其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物的跑、跳、飞等动作;孩子喜欢吃,让其做咬、切、摘水果等动作;孩子喜欢车,教其推车、模仿车声;孩子喜欢球,教其拍、扔、滚动皮球;孩子喜欢搭积木,教其叠、放不同的形状;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工具。一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讲解要简短、清楚,口型要较夸张,语速要缓慢。当孩子被吸引并参与游戏中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找到训练的切入点,尽快与孩子取得沟通,并且及时调整方式、方法,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乐于学习。
训练时家长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高的符号,让孩子听、指认和模仿动作或发音。孩子模仿动作或发音就应立即给予奖励,如孩子最想要的食物、玩具、表扬、赞赏、拥抱等。对于不肯参与的孩子,要拉着孩子的手放在家长的喉部,让其感受发音。当孩子掌握后,模仿内容逐渐增加。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多鼓励正性行为,暂时忽略负性行为。
对于完全无语言的患自闭症的孩子,可以用压声法,即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家长双手交叉压在其上腹部,微微用力下压,促使其发声;或者使用搔痒法,如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孩子的手心、脚心、颈部、腋下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