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聪】融合教育,让“特殊”孩子变“普通”
发布日期:
2023-12-27
浏览次数:

【育聪】融合教育,让“特殊”孩子变“普通”

“目前的融合教育在社会观念、人才培养、政策举措等方面还有不足,随班就读工作任重道远。”一名特教专家深有感触的说道。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融合教育,办好特殊教育,使残障学生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但有人形容普校融合教育现状“似乎看得见曙光,却又摸不着未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观念问题。尽管社会上爱残、适残、助残活动已蔚然成风,但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残障学生因智力及生理方面的缺陷,往往缺乏自控力,其随班就读时的一些反常举动会影响课堂纪律、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不利于校园管理。少数家长和学生缺乏同理心,对残障学生存在偏见、歧视甚至对其欺凌,让残障学生伤身又伤心。





其次是融合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近年来,不少院校开设了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学生毕业后,要么跨专业深造,要么转行另谋职业,要么工作不久即跳槽,特教事业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全方位、全链条的特教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省内某特教机构负责人表示,特教学校一般采取短期培训、讲座、考察观摩等形式培训教职工,还有教师自费学习,这样零敲碎打的培养方式难以系统化、常态化发展。




融合教育让残障学生有机会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为其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真正实现“融而合”的融合教育状态,需建立多方支持体系,保障残障儿童及其他特殊需要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融合教育的落脚点在普通学校。因此,要把相关法律法规、健康价值观,普及到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逐步打破隔阂,让他们消除对残障学生及其家庭的偏见、误解,以包容、理性、友爱的态度看待残障学生,为残障学生融入普校、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人才是推进融合教育的基石。职能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优化师资建设、课程设置、业务实训,让专业学习贴合行业实际、畅通就业渠道,让专业人才在特教领域进得来、留得住。同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培训深造力度,为从业者终身学习创造条件。鼓励普通学校根据需要临聘特教助理人员,整合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发展和学校工作需要。








加快推进融合教育,提倡并鼓励残障学生随班就读,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对残障学生有照顾、有尊重、有融合,才是现代残障人教育乃至社会文明的应有之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