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服务热线: 020-32036081
康复知识 Products

下面7个理由,足以让你绝不在听力健康问题上“拖延”

1、拖延听力损失,会导致大脑萎缩

很多人可能都会忽视大脑负责听觉的部分。

我们都知道人耳收集声音,但是这些随机的声音会由大脑“翻译”成可识别的声音,时刻提醒我们哪里有危险,哪些是美妙的音乐,哪些又可“翻译”为言语参与对话。

科罗拉多大学的言语与听力部门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

弱听人士若放任听力损失,其大脑某些特定区域受到的刺激会减少,导致原来处理听觉的区域会被处理视觉和触觉的分区接管,进而使得大脑功能退化萎缩

2、拖延听力损失,更易患痴呆

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如不尽早干预,听觉功能会减弱,可能加重脑萎缩,从而导致患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率上升。

《柳叶刀》国际痴呆症预防、干预和护理委员会以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最新研究表明,对听力损失及时干预可能是降低痴呆症风险的一种方法

两项研究的结果均在伦敦2017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发布。

3、拖延听力损失,更易摔倒

听力损失会带来另一个高危副作用:影响前庭系统,并导致摔倒的风险增加。

摔倒是造成65岁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仅在2015年,因摔倒发生的医疗保险费用就超过了310亿美元。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和国家老龄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证实:

即使是轻度的听力损失,也会使意外摔倒的风险增加三倍;听力每下降10dB,摔倒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至正常人的1.4倍。

在测试中发现,受试者佩戴助听器时,保持平衡的时间是不戴助听器时的两倍。

足以可见,听力损失及时干预后,能明显改善平衡,避免摔倒。

4、拖延听力损失,更易患抑郁

当你忽视听力健康,将影响到个人的情绪。

美国耳聋及其他交流障碍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放任听力损失的患者中有11%患有抑郁症,而美国总人口中抑郁症患病率仅为5%,可见听力损失患者更易患抑郁。

美国老年人委员会对2300名50岁以上的弱听人士进行了另一项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放任听力损失的患者相比助听器佩戴者,更易产生抑郁、焦虑和偏执,且更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5、拖延听力损失,更易引起听觉疲劳

如果你感觉越来越累,去医院检查后健康状况良好,这时不妨与听力健康专家联系。

大脑在我们倾听、理解和说话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内耳的听毛细胞负责将外耳、中耳传导进来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沿着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

当患有听力损失时,由于声信号传导过程受阻,或是内耳感音能力下降,内耳发送给大脑的电信号减少,大脑就必须更加“努力”地根据残余信号来判断原信号。

如此一来,我们听声音就很容易产生疲惫了,这种情况被称为“听觉疲劳”。

幸运的是,助听器可以有效改善听觉疲劳

2011年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对16名年龄在47-69岁之间,轻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弱听人士进行了测试,以了解助听器对听力和精神疲劳的影响。

测试过程中,分别在佩戴和未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测试弱听人士单词识别、单词记忆和视觉反应时间的结果。

结果表明,配戴助听器时的单词识别和记忆更好,反应速度也明显更快。

6、拖延听力损失,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如果你觉得听力损失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伤害不大,那你是否考虑过,你的听力损失其实可能影响到了你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关系?

根据科利耳(美国)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弱听人士认为,听力损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伴侣间的关系受影响最大,其次是和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

英国200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沟通障碍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其中包括婚姻关系。

因听力损失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包括挫折感、怨恨、孤独感、社交孤立感,沟通困难,集体活动参与率降低,伙伴关系的缺失,以及交流的减少。

7、拖延听力损失,影响个人收入

即便任职公司不会因为你患有听力损失而歧视,但如果你一直忽视听力问题,反而会影响你的个人收入。

Better Hearing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放任听力损失的弱听人士比助听器佩戴者每年平均收入少两万美元

还不立刻马上行动起来?!

综上所述,听力问题上的“拖延”可能从多个方面对弱听人士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精神、身体和经济。

根据美国听力损失协会的统计,超过4800万美国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60-69岁之间的人数最多,其中大多数还处于未发现状态。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数据更加惊人!

据我国听力障碍最新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者总数超过2亿人,中度及以及上听力障碍者的总量接近7000万人;

且听力障碍者以老年人为主,60岁以上老人在听力障碍人群中占了一半以上;

此外,调查还发现,近一半的患者未发现自己患有听力损失或不确定听损发生时间。

因此我们建议每年预约专业的听力保健人士做详细的听力检查。

2018年的新年计划,你可能已经列了许多“今年必须做的事”,温馨提醒您,记得把“听损早发现、早干预,保护听力健康”列入其中!

来源:壹听健康+99


相关知识 / Products More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听力补偿,家长都不陌生。通常,听力补偿比较好的孩子,只要我们保持正常语速、音调,发音清晰,不要说过长的句子或说太长时间的话,孩子基本都可以听清楚。  可是,对于那些听力补偿不太理想的孩子,又该怎么和他沟通呢?其实也不难。最基本的原则是,你要不断地跟他说话。确认孩子是否专注  因为孩子的听力补偿不太好,所以在和孩子说话之前,一定要先确认孩子是否准备好了全神贯注听你说,不然他们可能会错过你所说的最初的几句话。吸引注意力  在你准备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停下手上的一切事,抓住孩子的视线。这种突然停下的动作会引起孩子的注意,这样多做几次,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知道每当你停下动作,就要准备跟他说话了。  另外,每次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请一定要看他的眼睛,不要让他的视线到处游移,如果听力补偿不理想,他注视你的眼神、看你的口型就变得非常重要。说话别挡脸  在和孩子对话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他能清楚地看到你的脸。说话时不要用手、头发或其他东西挡住你的脸,这是为了让孩子看清楚你的嘴唇动作。  此外,还要注意光线,你说话时最好脸对着光;在距离上,也不用为了怕孩子看不清而离孩子的脸太近,你可以根据孩子的视线及听力情况,在0.58-1.5m的范围内调整。正常语速  我们知道,和孩子沟通过程中,语速一定不能太快,然而孩子听力补偿不理想,就该说得越慢越好吗?  其实不然,因为过慢、没有连贯性,也会让孩子们难以...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听力和听觉能力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听力: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能力,信赖于人正常的听觉器官,是先天的、被动的。(能否听到)听觉能力:人有意识地听取声音信号,对接收到的声音进行分析综合、理解、记忆的能力,信赖于人的正常的大脑皮层来完成,是后天的,主动的。(能否听懂)联系:1、没有听力就不可能有听觉能力,听力越好,获得的声音信息越多,听觉能力也就发展得越快;2、听力越差,获得的声音信息就越少,听觉能力的发展也就越受限制。听觉能力训练的内容:1、听觉察知_------判断声音的有无;2、听觉注意--------注意听取声音,培养聆听的习惯;3、听觉定向--------辨别声源的方向,形成寻找声源的能力;4、听觉记忆-------对声音信号含义的记忆;5、听觉识别-------识别声音的异同;6、听觉选择-------选择性的听取某种声音;7、听觉反馈-------人在说话时,通过听觉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8、听觉概念-------对声音信号本质的认识,表现为听到了,听懂了,并能正确回答或者做出相应的反应。听觉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1、环境:安静-----噪声,小些的房间(轻音乐、打击乐、街上嘈杂声和他人说话声);2、座位:平行略后,好耳一侧3、距离:50公分左右4、遮口的技巧:横向45度,手勿放5、听觉察知训练:1)聆听意识;2)交往习惯(目光对视、共同关注和轮流表达)3)给声挡版间隔:声响器具、动物...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20万孩子需要这样的'小耳朵'据统计:Ø 中国7岁以下听障群体有约 20万;Ø 听障儿童的出生率为 1-3‰,每年约有 3万名新生听障儿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生听障儿童数量还会呈 上升趋势 ;Ø 1-7岁 是听障儿童最佳的治疗阶段;Ø 如果7岁前能够接受治疗, 90%的孩子可以康复,能够和听力健全的孩子一样进入学校学习 。 酷酷的'小耳朵',可以帮助他们听见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设备 ,可修复听障人士的部分听力,分为依靠手术植入内耳的体内机,和通过耳朵外部佩戴的体外机两部分。和助听器不同,人工耳蜗不是让声音变得更响亮或清晰,而是绕过听觉系统的受损部分,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从而使失聪或重度以上的听力障碍患者接收声音。全世界已有许多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其中大约一半是儿童。 关于'小耳朵',这些图片帮您理解让我们与'小耳朵'做朋友吧随着我国听障儿童数量的增加,以及听力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戴着人工耳蜗快快乐乐地上学了。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些'小耳朵'和眼镜一样,只是方便生活的工具,而并不是某种特殊的标志。如果...
联系我们
电话: 020-32036081
 020-38210984
   020-38210984 
 黄老师 18922441941     王老师18922441926 
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北路123号二楼
Copyright ©2005 - 2013 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