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全国“爱耳日”——“防聋治聋 精准服务”
发布时间:
2017-02-21
浏览次数:

    7年3月3日是第18次全国“爱耳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历经17年,对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国残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辅助器具推广和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进一步推动听力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由于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众多,造成听力残疾的因素复杂,

  听力残疾预防工作体系、防控网络尚不完善,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服务亟待增强,实现“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的目标,任务仍很艰巨。为此,特将第18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第十八次全国“爱耳日”宣传口号: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重视耳科保健,减少耳聋发生



防聋重在科普,治聋重在科学



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实施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共建共享小康社会



健康聆听,幸福一生





 

1.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者可因聋致哑。

 

2.哪些是听力障碍高风险人群?

相关新闻
11

/

11
2025
自闭症群体的语言发展问题是康复工作中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语言作为社交互动的核心载体,其缺失或障碍让自...
11

/

06
2025
孩子发育迟缓康复工作关乎孩子成长轨迹,关乎家庭幸福指数,更关乎社会和谐发展。在广州,针对发育迟缓孩子...
11

/

04
2025
儿童发育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过程,部分儿童可能在语言、运动、认知、社交等领域出现发育迟缓情况。这类情况...
10

/

30
2025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障碍,是影响其社会融入与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当前,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