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发布日期:
2017-05-10
浏览次数:

一、全面康复模式的概念解读

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专业康复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全面发展的康复模式。

  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1、为什么要以学前教育为基础?

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伶俐,无非是耳朵上比别的孩子多了一样东西(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大多数听障孩子智力发育都很好。且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年龄的年龄目前国内最小为6个月,大部分的康复孩子是学龄前的,所以要以普通孩子的学前教育理念来展开对听障孩子的教育。

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那么就应该以儿童为主体,将孩子的利益最大化,教师家长在康复训练中起主导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是成长的,具有可塑性的,不要只盯着他们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首先要看到他是儿童,以儿童的成长特点为核心进行养育。

学前教育有五大领域:科学、艺术、健康、社会、语言。这五大领域为促进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必须全面培养。

 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2、以专业康复技术为支撑---重视听障儿童的特殊性。

听障孩子和普通孩子确实又不一样,需要专业的康复技术为其弥补听力缺陷。主要手段包括听力干预(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辅听设备)、AV康复(听觉口语法)、言语矫治、还有精神心理干预等。还有一些听障孩子是多重障碍,需要更多关注和专业手段进行针对性康复,比如肢体发育跟不上、专注力差等的孩子,我们会建议加一些“感统训练”。

  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3、全面发展都包括什么?

全面发展包括几大方面:认知、社会性、个性、生理和文化。

认知: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听障孩子有个特点---更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那么在康复初期的时候我们应该从生活中实际存在或发生的事物着手,比如多说并让他们理解名词和动词,比如“杯子”、“拍一拍”,在此基础上用具体的例子帮他们理解形容词或副词等抽象概念。

社会性:情感、情绪、人际认知、自我意识、控制、同伴之间的友谊、社会行为以及道德能力。比如垃圾不能乱扔,见到认识的人要打招呼等等,都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二、全面康复教育观的原则

1 、发展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为先,建议让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环境因素同时关注孩子的个体因素,发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听觉和言语能力是基础,社会参与活动中可以积累言语使用经验,熟练运用、掌握文化沟通技巧,也是我们康复的重要目的。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会常常问我们的个训老师或家长,孩子有什么特点和优势,怎样把这些特长运用到康复训练中去,提高孩子的兴趣。比如某个小朋友爱画画,那是不是可以通过绘画开展认知学习、对话交往,以及其他一系列的事情?

 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2、系统整合运用各种手段。

如医教结合(医学、教育、社会),综合干预,还有些家长可能不太了解或喜欢的手段,比如手指拼音,比如让孩子去看,去通过摸喉部感受声带的震动和气息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重视听能管理,有些孩子一两年才调一次人工耳蜗或助听器,不及时调机肯定无法保证听的质量。

 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3、坚持科学和适宜的原则,遵守健听儿童身心特点发展规律。

我们一定要了解健听孩子的身心发展尤其是语言发展规律。我们强调言语、语言的自然习得。普通的孩子3到6个月才会寻找和模仿声音,一岁到一岁半之间才会说单词,慢慢变成短句。以此类推,如果人工耳蜗手术开机后3个月会找声音,就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就可以放心了。

言语发展的规律里,最开始应该先会发b、m这些音,不是一上来就会 z、c、s 、zh、ch、sh的,不用太着急。

0-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喜欢直观的,形象的,运动的,那么听觉年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也是一样,不管他的真实年龄是多大。

 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教育观

4、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1)爱护孩子,尽可能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少玩手机少上网。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很多家长非常爱孩子,一个眼神就知道孩子要什么,立马去替他做,但很多事情他可以自己来,请多给他锻炼的机会。

3)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比如有个孩子很喜欢跳舞,家长觉得他耳朵不好跳舞以后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非要孩子学画画,其实,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学习他想学习的东西,效果往往要比被迫学东西好得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