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服务热线: 020-32036081
康复知识 Products

 听障宝宝植入人工耳蜗后,父母应该怎么做

       近20年来,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植入装置的改进,越来越多的语前聋听障儿童开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面对人工耳蜗这一新技术,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家长应该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有效的配合康复机构进行术后康复?这都是摆在家长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确认识人工耳蜗植入,合理预期术后效果

       虽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让很多重度耳聋患者重建听力,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作为手术还是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有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虽然人工耳蜗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且极多数预后良好,但是,作为家长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人工耳蜗植入后,只是重建了患者的听力,给患者听的感觉,但是人工耳蜗并不能代替真耳的功能。由于电极导联数目的限制以及电声听觉的差异,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获得的有用的听觉信息是有限的。并不是做完手术患者就能听会说,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有研究发现,通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大多数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能获得良好的听觉康复效果。对自然环境声、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 以及短句的识别率均能达到60%以上。在人工耳蜗术后初期,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康复要滞后于听觉能力的康复,这是符合儿童语言习得规律的,因为必须先有一定量的语言和词语的积累,随后才有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言语康复训练时间要比听觉康复长很多。家长一定要做好长期言语康复训练的思想准备。只有在了解听觉言语康复的特点后,家长才能合理预期术后的康复效果。


         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孩子的天性

         经常有家长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小孩开机两个月了还是不会说话,某某开机时间和我们一样长却能说话?”“为什么用的是同样的人工耳蜗,我的小孩说话不清楚,某某却说得很清楚?”实际上,虽然家长是孩子最亲的人,但是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原因之一在于大部分家长对遗传、环境、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很少。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小树,那么遗传就是小树的种子;不论是健听儿童还是停止儿童,他们将来是长成“松树”还是“柳树”,遗传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个孩子的遗传特征是不同的,智力水平、个性特点以及生长发育的进程也是不同的。正因为这样,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非常胆小、怯生,有的孩子却很胆大;有的孩子从刚刚出生就表现出情绪大起大落、脾气特别大,有的孩子则情绪稳定、很容易照看;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老师一教就会,有的孩子则不然,怎么教也不能理解……这就和遗传有关系。


        但是,这并不等于家长只能被动的接受孩子的现状,环境对儿童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一生中是共同起作用的。所以作为父母,要了解、悦纳孩子的天性。父母虽然不能改变孩子的遗传条件,但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不同天资的孩子,要提出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个性特征等方面推测、分析孩子的遗传条件,然后据此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在孩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努力使他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家长切记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横向对比,更不应该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强项比较,而应该拿孩子的现状和过去比较。在康复训练中,尤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调控自我情绪,促进家园配合

         家长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孩子的康复吗?答案是肯定的。家长的心理状况会影响自身的行为,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包括康复效果。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1.对术后康复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经济压力,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尽快康复,有的甚至希望孩子接受训练后一个月、半个月就见效,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合理的期望值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康复,而过高的期望值只会适得其反。孩子因为经常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受到训斥,长久之后缺乏自信、精神紧张、厌倦训练;同时,家长自己也容易情绪失控、灰心无助。


   2.过分依赖老师和康复机构

         很多家长认为康复是老师和康复机构的事情,于是一遇到问题,就责怪老师,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忽视了家庭对儿童康复的作用。实际上,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及时和老师沟通,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同时也要学习人工耳蜗的知识、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以及康复知识、方法和技巧,配合老师和机构做好家庭康复,达到家园有效配合。有一些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康复的重要作用,也懂得配合老师,但是缺乏指导孩子的方法,没有耐心,容易着急,还经常体罚孩子,使孩子对训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家长着急也头痛、失眠、性格暴躁、食欲不好,结果弄得大人和孩子都很疲倦,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康复效果。家长在面对孩子时要有耐心、信心、不能操之过急。

 

    3.长期康复的思想准备不足

      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是,许多家长在听障儿童取得了一些康复效果后,就马上中断了康复,离开了康复机构,使得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处于停滞状态。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好长期康复的思想准备。选择了植入人工耳蜗,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


        一个生命从酝酿到诞生,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其中的滋味只有父母最能体会。作为听障儿童父母,首先要悦纳自己的孩子,不论他是美是丑,不论他是健康还是残疾,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其次,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康复知识、方法和技巧,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康复训练。虽然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虽然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状;虽然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虽然不能事事成功,但可以事事尽力。愿每个听障儿童能够快乐、幸福


相关知识 / Products More
2021 - 07 - 02
地区:
浏览次数 0
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有意注意: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2岁:约7分钟3岁: 9分钟4岁: 12分钟5-6岁: 15分钟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培养或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了。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1.口部运动及感知觉训练1、呼吸训练(吹笛子、蜡烛、卷龙、纸屑等)2、口部感知觉训练(NUK婴幼儿牙刷、海绵棒)3、下颌关节训练(“T”字咬牙胶)2.听理解训练拿、给、过来、坐下、等、洗、放、不能、吃、开、关等动作的学习。3.认知理解训练实物—照片式图卡—抽象图卡:引导孩子指认常见水果、五官、衣物、常见生活物品等。4.匹配1.日常生活中相关实物匹配(碗和筷子、桌子和椅子、鼠标和电脑、鞋子和鞋柜)。2.镶嵌板匹配。5.模仿从大动作模仿、口型的模仿、声音模仿进一步到语言的模仿。6.表达训练用夸张的动作和声音促使孩子多发声,逐渐过渡到有意义的语音。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划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难度设置:1、双手轮流拍打;2、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呼啦圈跳跃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难度设置:1、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2、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3、单脚跳;4、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滑雪健将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划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难度设置:1、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2、双脚踩纸前进;3、赤脚踩纸前进;4、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滚来滚去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难度设置:1、在训练者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联系我们
电话: 020-32036081
 020-38210984
   020-38210984 
 黄老师 18922441941     王老师18922441926 
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北路123号二楼
Copyright ©2005 - 2013 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