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服务热线: 020-32036081
康复知识 Products

对正在康复期的孩子说话,究竟要不要遮口?特别是做了人工耳蜗后,为了训练孩子听,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听觉潜能,是否更要句句话都遮口呢?孩子如果看了口型,是不是证明他们不在好好听了呢?

对这些让家长和不少康复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梁茂金医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不少令我们“吃惊”的结论,这也对听觉康复是否一定按“常理”出牌提出了挑战。

 避免唇读和过度使用唇读

在由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听力论坛上,笔者就康复中的孩子是否需要“遮口”的问题,和梁医生进行了探讨。

梁医生曾经跟踪了一个8岁孩子的康复过程。这个孩子是先天性耳聋,2岁时开始戴助听器,可用语言交流。后来听力逐渐下降,助听器效果不佳,但孩子唇读能力很好,通过唇读基本可交流。 5岁时这个孩子做了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植入后听觉反应很好,康复期间听觉言语恢复也不错,基本能用言语交流。但康复半年后,孩子进入正常小学,因“怕人笑”不愿戴人工耳蜗,到8岁时返院复查时发现,孩子既丧失了“唇读”能力,也基本没法用听觉语言交流。这让梁医生得出一个结论,孩子过度使用唇读后听觉交流就变差了。

梁医生又举了一个四岁孩子的例子,这个孩子也是先天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后8个月,梁医生回访了该儿童,得知孩子术后一直在家康复,言语不清,难交流,不愿说话。梁医生追问病史和康复的过程后发现,孩子家长在耳蜗开机后一直避免孩子唇读。这似乎表明,孩子在康复早期不使用视觉辅助,听觉康复效果也不理想。

 借助唇读加快语言理解

 谈到听障儿童学习过程中视觉代偿问题,梁医生发现,对于唇读能力强、语言基础差的孩子,在早期借助他们熟悉的唇读、文字作为语言训练的桥梁,能起到加快孩子理解语言含义的作用,从而加快学习。 但是过度靠肢体语言,如手语、唇读等,可致听觉功能下降,影响孩子最终的恢复程度。

对于耳聋后视觉代偿对孩子语言康复的影响方面,梁博士又进一步做了深入研究,他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耳蜗植入手术医生,但如果没有弄清听觉康复中的种种疑惑,似乎手术后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耳聋儿童由于常常依赖视觉交流,形成了视觉代偿,在耳蜗手术后的早期康复阶段,也常需要视觉辅助来学习听觉能力。 梁医生在研究中发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研究结论:

有研究认为视觉辅助在早期能促进患儿的听觉康复;

但也有研究显示早期的视觉言语会影响听觉康复,因为视觉记忆较听觉记忆更为有利,如果不避免视觉辅助,视觉的优势可能持续维持,最终会影响听觉康复。

使用人工耳蜗后,视觉代偿下降

梁医生的研究发现,如果给孩子的视觉刺激过度,就会出现视觉功能占据听皮层的现象。孩子耳聋后,过度的视觉使用会形成视觉代偿,听皮层逐渐为视觉功能所占据。而这种视觉代偿的形成与视觉使用习惯有关。

国外研究者Sandmann等通过对11 名语后聋人工耳蜗患者,和11 名听力正常对照发现:全聋的患者视觉刺激能激活听觉中枢皮层,并且视觉激活的听觉皮层区域越大,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刺激逆转的激活区域越小,则听觉恢复效果越差。

最后,梁医生综合诸多研究和自己的科学分析,获得结论:先天性聋的儿童存在视觉代偿,视觉刺激激活的听觉皮层占主导。随着耳蜗的使用,听觉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参与下降。

梁医生在研究中发现,儿童随着人工耳蜗的使用,视觉代偿下降,并在开机后6个月开始较为明显。可能是早期儿童的学习依赖于视觉辅助,孩子植入耳蜗初期,对视觉信息的依赖还比较深,而随着基本学习的完成,孩子可转为依赖听觉进行学习,视觉作用减弱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听力恢复好的孩子在开机12月时,视觉代偿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视觉辅助对听觉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结论

梁医生最终得出结论,耳聋儿童的听觉中枢长期被视觉信号占据,不可否认,视觉代偿存在于先天性耳聋的患儿,在制定听觉康复方案时不能忽略甚至回避这个因素。 但随着听觉的使用扩大,孩子的视觉代偿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与听觉康复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明确促进其视觉代偿下降的因素。

对听障宝宝家长的启示

 1) 视觉辅助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一直被大部分家长拒之门外,梁医生的研究肯定了视觉辅助(包括唇读、文字和读图)在听损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价值。适度的视觉辅助不应被当做孩子学习中的禁区!

2 )过度使用视觉会让影响听力康复,所以既然孩子已经做了最好的听力补偿,还是应该把听力刺激作为主要的训练手段。

3 )耳聋儿童的视觉代偿,可以作为孩子今后发展道路上的一项优势对待。进入小学阶段后,我们的孩子因为视觉敏感,认字早、观察力强、视觉记忆力强,这些对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也有着重要作用,家长在康复过程中,要好好利用孩子的这项优势助其发展。

  转自——聆听天使

 关于和听障宝宝说话要不要遮口的“惊人”发现


相关知识 / Products More
2021 - 07 - 02
地区:
浏览次数 0
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有意注意: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2岁:约7分钟3岁: 9分钟4岁: 12分钟5-6岁: 15分钟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培养或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了。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1.口部运动及感知觉训练1、呼吸训练(吹笛子、蜡烛、卷龙、纸屑等)2、口部感知觉训练(NUK婴幼儿牙刷、海绵棒)3、下颌关节训练(“T”字咬牙胶)2.听理解训练拿、给、过来、坐下、等、洗、放、不能、吃、开、关等动作的学习。3.认知理解训练实物—照片式图卡—抽象图卡:引导孩子指认常见水果、五官、衣物、常见生活物品等。4.匹配1.日常生活中相关实物匹配(碗和筷子、桌子和椅子、鼠标和电脑、鞋子和鞋柜)。2.镶嵌板匹配。5.模仿从大动作模仿、口型的模仿、声音模仿进一步到语言的模仿。6.表达训练用夸张的动作和声音促使孩子多发声,逐渐过渡到有意义的语音。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 - 06 - 25
地区:
浏览次数 0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划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难度设置:1、双手轮流拍打;2、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呼啦圈跳跃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难度设置:1、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2、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3、单脚跳;4、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滑雪健将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划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难度设置:1、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2、双脚踩纸前进;3、赤脚踩纸前进;4、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滚来滚去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难度设置:1、在训练者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联系我们
电话: 020-32036081
 020-38210984
   020-38210984 
 黄老师 18922441941     王老师18922441926 
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北路123号二楼
Copyright ©2005 - 2013 广州市黄埔区育聪康复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